充电桩不是一般企业能玩得转,而且一旦开始准备建设运营系统,其工期往往也是非常的急迫。从长远来看,运营企业往往是要掌握系统的核心技术,以便后续的规模化运营。为了配合企业的业务推展和后续的业务要求,全球君认为对于运营系统的建设分两步走,第一步使用桩设备提供商的运营系统,把充电业务先行推广起来;第二部深度规划系统的顶层设计,按照业务需求重构运营系统。
以下是对充电桩运营系统的建设规划,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步先行使用设备商提供的运营系统完成前期的搭建以适应企业的推广要求。设备商提供的系统一般具有三大功能:
1、充电站站级系统。能够对充电桩的日常状态、充电过程进行监控,能够对桩下发指令实现对功率的自动调配;实现支付对接:能够支持银联标准卡、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必须保证支付过程交易的完整性,对充电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有效处理;实现对下游站级平台的清算、对账功能。
2、建立手机APP,能看对附近充电桩的位置信息以地图、列表的方式展示,同时可以显示出桩的状态信息,能够快速定位、导航到最近处于空闲状态、可用的充电桩。
3、建立数据通讯前置,达到桩群管理的功能。可以灵活的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桩的组网控制。建站组网方式包括:a>站内多桩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互联,在通过SIM卡的无线通讯作为统一出口,将各类数据上送到主站;b>站内组局域网:通过现有的办公网络实现与主站通讯;c>分布式充电桩:桩内配有SIM无线通讯模块,充电桩通过无线模块直接与营运管理平台通讯,实现数据上行。
同时,为了实现平台的兼容性,做到对市面上的充电桩设备生产企业的通用性。需要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定义一套充电桩的设备通讯协议。凡是入网的设备,首要条件是要满足符合企业定义的上行通讯标准。做到充电桩信息的互联互通。
最终完成全国数据运营中心的建设。
1、建立数据通讯前置。直接面向充电桩,定义统一接口规范,实现桩信息、车信息、电池信息(BMS)的信息转发与指令下达。并且有报文防攥改和完整性检测机制,能够有效的支撑充电桩的软件升级等功能。
2、建立充电桩云管理平台。以市、商圈为单位,提供云管理平台功能。可以对所属区域内的充电桩信息进行集中监控。具备对账、差错调整等功能,由于异常情况发生的账务信息提供手工、自动调整等功能,具有广告管理等功能。
3、建立区域级站点管理平台。以省、区、集团为单位。对下属充电站信息进行监控、授权充电站的功能、分配下属充电站的操作权限。经上级平台许可后,可以直接对充电桩进行指令下达,实现用电高峰起的功率调配,具有广告管理等功能。提供站级二级清分结算等功能,预留账务接口能够与原有财务系统进行对接,实现银企直连完成可以按照下辖站点的要求进行资金划拨。
4、建立全国运营总中心。具有完备的数据仓库机制,记录全国所有的站级信息、充电桩信息、各地市运营信息等;具备完善的权限管理系统,能够对下级系统的功能进行分配和变更,能够直接下达充电桩的指令,并且要求充电桩能够实时对指令做出反馈。最终实现对全国充电桩的集中管控。完善的支付体系,能够与银联系统对接,实现银联标准卡在充电桩的支付功能。对接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渠道,为用户提供多种便捷的支付方式;建立完善的账户体系包括车主账户、下级机构账户,实现体系内的便捷支付。建立完善的清分结算体系,能够对下级机构进行账务的清分与资金的结算,并且具有差错处理机制,对于下级上报的差错请求进行及时的处理。
5、建立便捷的APP中心。面向最终车主提供充电桩定位、导航、支付等功能。提供企业账户支付、银联标准卡、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渠道,并且基于互联网思维提供车主互动平台、运营商互动平台,预留多种增值功能。
本节的最后,通过这张网络部署图也能清晰的看出,在企业的数据运营中心要对全国范围内的桩、站进行监控和统一协调,因此要求系统集成单位要具有丰富的系统集成能力,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信息互通大网。
因此,充电平台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
要在国家已制定的标准体系下,规划安全、支付、机构对接、设备通讯四大体系。
1、信息安全体系:是指桩与站、站与中心的信息交互安全,需要定义完善的加密、认证流程,符合国家密码管理局对不同应用场景下定义的密码算法体系。做到:国际算法、商密算法、普密算法的兼容与支持。
2、统一支付接口:充电桩面向车主提供充电服务,在进行电费收取环节,要支持银联标准卡、微信、支付宝以及其它支付通道。为了做到支付方式的多样化和支付能力的扩张需要定义统一的支付接口,同时打造企业自有的账户体系,最终能够使用自有账户进行电费的支付功能,做到用户资金的内部流转和控制。
3、制定机构接入规范:作为全国级的充电网络服务机构,其系统架构势必是一个多级体系,后续将会以省、区、市以及大型地产企业作为业务推广推广对象。因此面对接入机构需要制定统一的通讯规范,包括指令下达、信息发布、电费清算、资金结算等内容。最终在北京总